欢迎光临西安新闻热线!

今天是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乌克兰四地“公投”结果出炉 ,“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入俄,欧盟宣布最新对俄制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北京时间28日凌晨公布的乌克兰四地“入俄公投”结果,在国际社会引发巨震。克里姆林宫称“四地的整合进程将很快进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如果俄承认“公投”结果,“我们再没什么可跟普京谈的”;欧盟28日谴责“俄对乌入侵升级到一个新水平”,并宣布对俄罗斯的第八轮制裁措施;美国则承诺将继续帮助乌克兰“收复土地”。不少媒体担心,这会成为持续已7个月之久的俄乌冲突的一个“危险转折点”。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有关“入俄公投”结果的提问时表示,我们始终主张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方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从不袖手旁观,也不火上浇油,更不会趁机牟利。我们将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将继续为推动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


资料图

俄尚未明确“时间表”

据俄罗斯《消息报》28日报道,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入俄公投”已完成计票统计,四地“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加入俄罗斯联邦。四地支持加入俄联邦的票数分别为:“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98.42%、“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99.23%、扎波罗热州93.11%、赫尔松州87.05%。

报道称,公投结束后,四地亲俄行政首脑将前往莫斯科,向俄总统普京转达这些地区“加入俄罗斯”的呼吁。

俄方对何时启动“接纳”程序尚未有明确表态。《消息报》此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四地完成“公投”后,普京可能于9月30日在俄联邦会议(议会)发表讲话。

另据俄罗斯连塔网27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俄联邦立法机构已准备好“接纳”新的地区。但报道称,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不会举行特别会议来“接纳”新成员“入俄”,而下一次例会定于10月4日举行。佩斯科夫28日表示,普京尚未有日程安排与四地领导人进行沟通,但无论如何,“正在制订计划”,四地的整合进程将很快进行,这需要“我们的议会和总统作出某些决定,签署必要文件”,克里姆林宫将及时告知签署“新领土协议”的日期。

《消息报》引用俄联邦委员会议员采科夫的话说,俄罗斯这4个“新的联邦主体”可以合并成为一个“联邦区”。虽然该“联邦区”如何命名还不知道,但他建议克里米亚“应该加入这个‘新联邦区’”。报道还称,俄罗斯前副总理罗戈津可能出任俄总统驻这一“新联邦区”的全权代表,而目前克里姆林宫对此消息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


资料图

乌呼吁“增加军援”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8日报道,27日晚,泽连斯基通过在线方式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时称:“这些公投是按照‘克里米亚剧本’进行的,再次试图吞并乌克兰领土将意味着我们再没什么可跟普京谈的。”他说,基辅期待世界各国发出“信号”。他呼吁对俄实施新的、严厉的全球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明确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集体安全保证。他还呼吁国际社会剥夺俄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资格,并将其排除在所有国际组织之外。

乌克兰外交部28日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临时被占领土上安排了“虚假公投”。他强调,乌克兰的伙伴国对俄罗斯“吞并、勒索和最后通牒企图的唯一回应”是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力度。

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28日告诉路透社,基辅将继续推进夺回所有被俄军占领土地的计划。他说,帮助组织“公投”的乌克兰人将面临叛国罪指控和至少5年监禁,被迫投票的乌克兰人将不会受到惩罚。

乌克兰《真理报》28日称,目前约有10万人居住在被占领的马里乌波尔,马里乌波尔市长博伊琴科27日说:“战前马里乌波尔有54万人,现在有超过10万人被‘关押’在那里。我们现在怎么能谈论大多数呢?这不是公投,这是不完全的民意调查。”而扎波罗热州别尔江斯克的居民伊尔科28日告诉美联社记者,有很多人离开了,但确实也有许多支持俄罗斯的老年人留下了。


资料图

美承诺“帮助收复”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7日称,西方永远不会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吞并”,他称这是莫斯科“恶魔计划”的一部分,华盛顿不会阻止乌克兰使用美国供应的武器打击俄“有可能根据公投结果宣布属于俄的领土”。他还表示,基辅政府将继续想方设法“收复土地”,美国也会继续予以帮助。

美国驻俄大使馆27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建议所有美国公民“立即离开俄罗斯”。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俄罗斯的第八轮制裁措施,包括全面禁止俄罗斯商品在欧盟市场销售,增加禁止对俄出口的商品、技术和服务清单,增加对俄个人和实体的制裁清单等。

德国总理朔尔茨28日与泽连斯基通话时称,德国永远不会承认乌克兰四地的“虚假公投”,并将继续在财政和武器交付方面给乌克兰具体支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称,加拿大将对参与在乌克兰举行“虚假公投”的“个人和实体”实施新的制裁。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宣布,美国将向安理会提交一项决议案,呼吁成员国拒绝承认“公投”结果,并要求俄罗斯履行从乌克兰撤军的义务。她还说,如果俄罗斯投下否决票,美国将把这项决议案提交联合国大会。

另据彭博社报道,拜登政府将于当地时间28日宣布再为乌克兰拨付10亿美元军火援助,包括“海马斯”发射系统、配套弹药、各种类型的反无人机系统和雷达系统,以及备件、培训和技术支持。


资料图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英国国防部27日发布报告称:“俄罗斯领导人几乎肯定希望,任何加入俄罗斯的声明都将被视为‘特别军事行动’成功的证明,并将巩固爱国主义支持。”《金融时报》28日称,乌克兰官员警告称,“吞并乌克兰领土”可能是更大规模征召当地男子与俄军并肩作战的前兆。乌克兰官员表示,在卢甘斯克,亲俄政府已经开始广泛征兵。被占领地区的一些居民还担心,此举可能导致乌克兰的货币格里夫纳被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举行投票的一些地区,比如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部分地区目前并不在俄军控制之下,但投票结果公布后,莫斯科可能会很快将这些地区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彭博社28日称,“公投”标志着俄乌军事冲突的新升级,以及俄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冲突的继续恶化。《华盛顿邮报》28日称,普京已经发出信号,一旦这四地被视作俄罗斯领土,他将把对其中俄军的任何攻击视为对俄自身的攻击,这为俄军的激烈回应提供了理由。一位美国官员对CNN说,虽然并未看到俄计划在近期使用核武器的迹象,但他们现在比六七个月前更担心这种可能性,尽管他们仍然坚持认为俄罗斯这样做的可能性很低。

俄《真理报》28日称,俄领导层明确表示,这些“公投”地区“加入俄联邦”后,乌军在这些领土上的存在将被视为“对俄的侵略”。俄将使用所有手段作为回应。俄很可能会发出最后通牒:乌军要么离开,要么彻底开战。届时,俄可能会宣布采取“反恐”行动,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甚至敖德萨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决策中心可能遭到大规模轰炸。报道称,俄还在等待11月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如果民主党失败,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所有矛盾都将加剧。拜登可能被弹劾,而对基辅的援助将从美国会议程中消失。没有了美国的援助,基辅政权将“自行崩溃”,不需要俄进攻。

延伸阅读:

北溪两条海下天然气管道爆炸震动世界 给中国提了个醒

执笔/ 刀斧手&九命刀

北溪-1和北溪-2这两条海下天然气管道被炸,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现在各方已经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有人故意破坏。

那么,究竟是谁干的?

这个问题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媒体议论最热的话题。

欧洲作为“受害者”,还没给出自己明确怀疑的对象。但有不少欧洲媒体和分析人士指向俄罗斯,也有不少人认为北溪管线被炸对俄罗斯也没好处,反而是美国受益最大,所以,大声指责“俄罗斯所为”的美国可能是“贼喊捉贼”。

也有人认为,乌克兰在这里面脱不了干系。

这个“罗生门”一时半会很难有确凿的答案。

但这场爆炸,给中国提了个醒。

1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最新发布的声明称,现有信息均表明北溪管道泄漏系“蓄意行为”所致。

他表示“这不是巧合,它影响到我们所有人”,欧盟将支持任何全面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并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提高能源安全复原力,任何蓄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都将受到“强有力的、统一的回应”。

要知道,北溪这两条管道都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关键路线,连接着俄罗斯高产的天然气田和德国的工业中心区。

一旦发生故障,整个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都会受到影响,而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据报道,这三个泄漏点在丹麦和瑞典的水域,互相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资料图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27日发布声明说,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欧洲专家表示,同时且在同一区域出现三个泄漏点是巧合的概率几乎为0。

一时间,欧洲人心惶惶,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随之大涨,国际舆论场也开始“互扯辫子”了。

对乌克兰来说,这是“莫斯科领导的恐怖行为”的结果。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在推特上大加指责,称“大规模的天然气泄漏,是俄罗斯策划的恐怖袭击和对欧盟的侵略行为”。

瑞典东边的波兰坚决认为是俄罗斯搞的。波兰外交部认为,在北溪管道中发现的泄漏点位,可能来自莫斯科方面的挑衅行为。波兰副外长马尔钦·普日达奇也表示,俄罗斯方面一直奉行“侵犯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27日却在推特上将这次爆炸和美国联系起来。他发了“北溪”管道发生事故的现场图,并配文“谢谢你,美国。”



资料图

这到底是指美国直接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线,还是美国激化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天然气管线被瘫痪,西科尔斯基没有明说。

还有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防范能源危机,担心这个寒冬没有能源供应怎么过。

挪威现在是欧洲的主要能源供应国,挪威能源部长就表示,在北溪管道发生泄漏之后,将提高该国所有石油设施的安全戒备水平。

欧洲媒体众说纷纭。据德国《明镜周刊》27日透露,美国CIA几周前曾警告德国政府,“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受到攻击”。

也有媒体认为,这一事件将进一步加快欧洲向新能源转型的脚步,“这一事件表明,需要摆脱化石燃料,转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减少欧洲的能源消耗”。

欧洲一台表示,俄罗斯凭借其“十艘非凡的潜艇”成为最大嫌疑者。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有罪,但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任何深度和所有海洋中进行水下破坏行动的国家”。

英国《卫报》称,无论俄罗斯是否是北溪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都没有什么危险。

法国新闻台则指出,近几个月来,这两条管道一直是地缘政治斗争的主题,这会是一场将地缘危机推向高潮的事件。

推特上更是“小作文”遍地,不少网友都认为这是美国作出的动作。





网友评论

嫌疑人待定,简直是一场别样的“狼人杀”。

2

美国方面姿态是,肯定不是我干的,我的CIA早就向欧洲发出警告,有人要破坏北溪管道。

欧洲不太可能把自己的海下天然气管道炸了,在冬天来临之前,给自己增加一个巨大的麻烦。 欧洲也想调查,但是爆炸发生地点是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也属于国际水域。所以,调查起来难度非常大。

美欧都有人指责是俄罗斯人干的,但是理论上说,莫斯科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俄罗斯要影响对欧洲的天然气输送,直接找个借口需要维修就能停止燃气管道供气,什么时候恢复,主动权捏在莫斯科手里。

去海底炸管道,反而破坏了自己的主动权。所以,莫斯科也是受害者之一,在动机上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利益驱动。

另外,虽然有人说乌克兰最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是从现实来看,现在的乌克兰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去北欧破坏海底天然气管道。



资料图

于是,总体来看更大的怀疑就落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身上……

美国情报人员虽然可能给了欧洲提前预警,但是“贼喊捉贼”的戏码之前也不是没有上演过。而且,欧洲断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联系,美国液化天然气在欧洲的销量只会大涨。怎么看,这个事情都是美国战略收益和经济收益最大。

而英国政治精英现在一面反俄,一面也不希望欧盟能过上舒服的日子。反正,欧洲今年冬天指望能够利用俄罗斯天然气取暖的人,应该是彻底绝望了。

而且从能力上来说,英国也有非常大的可能。

英国最知名的系列电影,恐怕要数《007》了。这个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在很多时候都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潜水本领。因为,在二战期间英国特种部队和特工人员一项十分出色的能力,就是潜水作战。

这也俗称“蛙人”。

媒体普遍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资料图

有资料显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1956年乘军舰访英期间,军情六处曾派克莱伯秘密潜近“敌舰”侦察。不想,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几十年来,克莱伯之死被称为“冷战最大悬疑”。

为什么说这次对北溪管线的破坏,更可能是“蛙人”所为呢?

因为如果是某个国家派遣自己的军舰或潜艇,以鱼雷或深水炸弹,秘密袭击了北溪管线,那么参与行动的军舰或者潜艇不仅很容易会被过往的船只拍到,而且还会被空中的监视卫星拍摄到,从而留下确凿的证据。

另外,如果以鱼雷或深水炸弹袭击,爆炸后留下的残骸,一旦被找到,也会指向是哪个国家所为。

因此,整体来看,最隐匿的做法就是通过民用船只或水下潜艇,行驶到距离北溪管线较近的地方,然后派遣“蛙人”特工通过潜泳,将炸弹装置安装在管线上,最后遥控起爆。这样才会神不知鬼不觉。

根据多国军事专业人士评估,这次北溪通道被炸的地方,位于水下230英尺的“可潜水”的水域,专业潜水员可以轻松到达,然后可以放置炸弹。

当然,美英也在把嫌疑往俄罗斯身上引。

一些西方军事专家称,俄罗斯特别行动破坏小组的潜水员完全有能力在北约的眼皮底下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



资料图

他们声称,来自一支神秘的俄罗斯特种作战部队的潜水员可能是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蛙人小组是俄罗斯军方的一个秘密分支,而且俄罗斯的水下无人潜航器也可以部署用来袭击海下天然气管线。

美国水下战争专家萨顿(Sutton)说,俄罗斯GUGI 海军部队可能使用间谍船执行了这场攻击。他宣称,俄罗斯海军拥有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水下潜艇舰队,这些潜艇位于北极。“他们有能力破坏波罗的海的管道。”

萨顿说,GUGI是神秘的深海研究总局——肩负着向西方带来灾难性打击的使命,并以征用海军的顶级舰艇而闻名。

丹麦皇家国防学院研究员安德斯·帕克·尼尔森则称,俄罗斯的蛙人可以轻松地将遥控炸药提升到管道上。“从技术上讲,这并不难。它只需要一艘船,以及一些知道如何处理爆炸装置的潜水员”。

英国也在全力洗脱自己的嫌疑。据英国《卫报》报道,据英国军方消息人士称,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俄罗斯特种部队可能从一艘伪装的商船上偷偷布下沉底水雷,并在数天或数周后引爆。



资料图

瑞典地震学家比约恩·隆德探测到了在北溪管线被袭击时有100公斤 TNT 的爆炸力——挪威监测组织 Norsar 记录到事发地点当时大约2.2级的地震。管道附近发现了两起爆炸,一场在凌晨2点,另一场在晚上7点4分。

管道的运营商Nord Stream AG目前表示,无法估计天然气管线何时能修复。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28日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提出请求,俄罗斯有意考虑对“北溪”输气管事故原因进行联合调查。“但目前据我所知,还未收到申请。”

3

北溪-1和北溪-2是两条平行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000多公里,从俄罗斯经过芬兰、瑞典、丹麦的领海到达德国,堪称欧洲的天然气“大动脉”。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1年,“北溪-1”天然气的输送总量达到了592亿立方米,占当年欧盟进口俄天然气的近40%。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北溪-2”管道至今尚未启用,但管道内仍含有压力气体。

因此,这两条重要天然气管道,在海下部分遭遇爆炸破坏而陷入瘫痪,一下子引起了全球的担忧,因为这与很多国家如何保护自己的能源安全直接相关。

毕竟,如今世界上能够靠自己自足,解决自身能源需求问题的国家只有很少数的几个。绝大部分国家,都需要靠从外部采购、引进能源。如果能源供给出了大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补壹刀”,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向全世界提了一个醒,当初认为最安全的能源供给方式,也会存在风险。 因为过去欧洲认为,油气管道在海面下200多英尺是非常安全的,普通人和一般的恐怖组织没有能力破坏。

就中国的能源输送安全而言,我们现在主要有陆上油气管道,基本没有海下的油气管道。而陆上油气管道主要是三个方向,中俄管道,中亚管道和中缅管道。



资料图

陆上油气管道实际情况比海下更加复杂,理论上出现破坏情况和各种问题的因素会更多一些,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但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缅甸以及中亚国家都对各管道安全运行高度重视,所以风险整体可控。

为了维护管道的安全运行,中国和相关国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一旦有异常状况,可以点对点发现而且容易及时切断,处理难度比水下要低一些。

林伯强认为,这次北溪管道遭遇爆炸袭击,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能源供给安全已经是全球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我们也不例外。 而且我们的能源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石油进口量每年大约占总量的73%左右,天然气进口量每年大约占总量的45%左右。

我们如何维护好自己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第二,现在大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随之提高了,而且我们正在投入更大的努力,去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的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该怎么调整。

第三,从目前看,我们的绿色能源技术要加快发展 。比如说,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这就减少了我们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对我们的能源对外依存问题,以及生态保护问题都是有益处的。

那么从长远看,我们还要投入更大的资源,去提高我们的绿色能源技术和相关的资源储备,这对我们维护战略安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西安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西安新闻热线 shx.cd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